彭穎卿:倔強的工程師,不是“堂吉訶德”
? ? ? ? ? ? ? ? ? ?本文由 電器雜志 發表,轉載請注明來源!
寫“老彭”之前,得先說一件小事。
2016年8月,美的集團環境電器事業部向中國家用電器協會提交了“2016年度中國家電科技進步獎”申報材料,申報項目為“集中繞組分塊鐵芯電機”(以下簡稱分塊電機)。在這個中國家電技術領域最高獎項的申報中,以“一等獎”評價來申報,足見美的環境電器事業部對彭穎卿領導的“分塊電機”項目成果的認可和鼓勵。
分塊電機項目的負責人,正是本文的主角??美的集團環境電器事業部高級主任工程師彭穎卿。
彭穎卿2000年加入美的集團,于2011年加入美的環境電器事業部,公司的同事尊稱他為“老彭”。
老彭加入環境電器事業部的時間值得推敲,那年他45歲,也正是美的集團開始痛下決心轉型再造的時間。因此,從老彭加入環境電器事業部起,他的使命只有一個:改善電風扇電機工藝水平??不成功,則成仁。
帶著電機專業的精深技藝,老彭自加入環境電器事業部起就開始著手實施他認定的“分塊電機”項目。老彭認為,分塊電機若能替代電風扇用的傳統單相鼠籠異步電機的話,美的就可以在電風扇電機的生產中大幅度地節省材料、提升生產率、提高質量并能實現電機自動化生產??這正符合美的集團總體轉型的大方針。然而,面對這一國內首創而從未實施的理論,擺在“老彭”面前的,是“沒人懂、沒設備”的尷尬局面。“這個項目在全國沒有先例,沒有現成的模具和生產設備,有關分塊電機制造的一切都需要自己來搞。”老彭回憶稱,“當時很多人懷疑說‘全中國都沒人做,為什么你老彭能做好’。”
倔強的老彭就在這樣的條件下,立下軍令狀,從“零”開始,打造他認定的分塊電機。自嘲為“不愛匯報、埋頭苦干”的老彭,從項目實施第一天起就站在車間里揮汗如雨,設計模具、工藝、設備,親自上陣焊接線路板、拼接連桿、設計全自動上料設備等。用老彭的話說,就是“死皮賴臉”地耗在生產線上,邊干活邊設計。
可以想象,在項目實施的最初階段,老彭面對的“失敗”遠比“成功”來得多。為了一個焊接方法,他可以自己動手改動、實踐無數次。“當時沒有工人愿意跟我干,因為確實非常累還看不到好處。”老彭感慨道,“每臺設備都要我們自己設計、制作,甚至有時候為了堅持,自己籌借資金‘上設備’。”
美的環境電器事業部的同事評價稱:“那時候我們都不知道老彭在干什么,就是一個人在車間鼓搗。”而“不愛匯報”的老彭在項目實施最初的一兩年內,處于孤獨的狀態。老彭形容那時候就是和自己較勁,每天不分黑夜白天地趴在車間里研究。在敲敲打打、反復測試、反復修改之間,時間就在老彭的埋頭苦干中匆匆而過。
2012年,老彭親手設計、打造的第一條“全自主設計”的電風扇用分塊電機生產線建成。試產時雖然仍有不少缺點需要彌補,但各方面優越的成果已經顯現出來。此后兩年,分塊電機生產線相繼完成試產、小批量生產、大批量生產的完善步驟。
目前,分塊電機已應用于電風扇主機中,是原常規電機的升級換代產品,從2014年底大批量生產至今,美的已經投入13條生產線,產量達到2500萬臺,占電機總產量的80%。2017年,美的將全部實現電機替換。
美的環境電器事業部之所以如此大規模升級分塊電機生產線,正是因為老彭的理論在實踐中取得的出色成果??工序由原來的16道減為10道,電機廠工人數由1500人減至600人,用銅量減少約33%,用鐵量減少約10%,電機效率提高約5%,繞線工效提高6倍,整體生產效率提升150%,電機合格率提高到98%,生產線改造資金則是當年投資當年回收成本。
成功的事實證明,倔強、執著的老彭,并不是人們原以為的“堂吉訶德”。他形容自己“特別軸”。對于未來,他說:“這5年,我只做了這一個項目。未來,我還會繼續為分塊電機的工藝升級而努力。”
本文由 電器雜志 發表,轉載請注明來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