礪戈秣馬,再赴征途??訪惠而浦(中國)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總裁金友華
? ? ? ? ? ? ? ? ? ?本文由 電器雜志 發表,轉載請注明來源!
惠而浦(中國)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總裁金友華:礪戈秣馬,再赴征途
來源:《電器》雜志 作者:秦麗
------------------------------------------------------------------------------
2015年,是惠而浦(中國)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惠而浦(中國)]重組后的第一年,是關系到企業未來發展的關鍵一年;對惠而浦(中國)董事長、總裁金友華而言,也是異常忙碌的一年。各種繁瑣細碎的整合逐一展開,需要投入的精力可想而知。
然而,10月29日,當金友華出現在《電器》記者面前時,這位坐鎮中營、指揮“千軍萬馬”的統帥卻依然氣定神閑。他告訴記者,雖然忙碌,但從惠而浦全球董事長杰夫?費蒂格那學來的有計劃性的工作方式,幫了他很大的忙,讓他的工作變得比以前還要井然有序。
“整合是取得成功的關鍵,是要懂得取長補短,不能固步自封,要善于發現對方的長處,并積極借鑒對方的成功經驗。”正是擁有如此好的心態,由金友華親自主導的內部整合進行得非常順利,目前已經基本結束,調整后的惠而浦(中國)已經整裝待發,全面發力的“號角”即將吹響。
運籌帷幄中:將力量“合二為一”
在中國家電業,像金友華這樣的企業家并不多見,做技術出身,當過總工;對財務特別感興趣,對數字比較敏感;有過多年合資企業管理經驗,深諳與外資方的相處之道;又有深厚的中國傳統文化功底,擁有著名書法家的頭銜。2014年,合肥三洋與惠而浦的聯姻,將見慣了大風大浪的金友華再一次推到風口浪尖上。在外界或多或少的質疑和擔憂聲中,金友華開始了新的征途。
在金友華心中,整合的根本,就是把來自兩家企業的兩股力量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以彼之長,補己之短,最終形成更加強大的合力,同時讓兩種文化得以相融共生,和睦共存。
合資企業整合首先面臨的難題,一般來自雙方文化和理念的差異。但是,憑借多年與外資方打交道的經驗,對這一問題,金友華既能正確看待也有應對良策。“整合過程中,雙方存在一定的沖突與差異再正常不過,畢竟是兩個運營多年的企業,在文化、機構設置、管理理念、體系建設上,都已經形成一套固有模式,這些是很難輕易改變的。”金友華說。
一年多的接觸,讓金友華對美國人的思維方式有了更深刻的了解。“美國人思維方式通常比較直接,而且特別注重誠信,承諾什么就要做到什么。因此,和他們打交道時,一定要嚴謹,不能夸大其詞。”
在與外資方的合作中,有些原則是金友華一直恪守的,這些原則令他贏得了更多來自外資方的尊重。“在公司整合的過程中,我們既要學習美方的長處,也要堅持自己的立場,做到不卑不亢。這反而能為我們未來的合作奠定最好的基礎。因為惠而浦要在中國發展,就要適應中國市場的基本規則、變化和節奏,不可能讓整個中國市場來適應一個企業。”
其實,經過一年多的磨合,美國總部給予了惠而浦(中國)更高的自由度。在許多電話會議中,杰夫?費蒂格向金友華提出的更多是建議,而非命令,并且會強調中方不一定要全部照做,由金友華自己來決定。“現在,總部原則上不干預我們的經營,只會考察我們的經營目標,而提出的目標一般也會綜合考慮當前的市場情況,比較科學。”
此外,美國總部方面還給予惠而浦(中國)很多無私的支持,其中就包括美式管理模式的輸入。在《電器》記者的采訪中,惠而浦美式管理模式的直觀性和規劃性,也是最為金友華津津樂道的。
有一次和杰夫?費蒂格閑聊中,金友華感嘆最近要參加的會議太多,杰夫?費蒂格拿出并不起眼的十二頁紙,告訴金友華這就是他一年的工作計劃,在年初就已經確定好,除了這些安排好的時間,剩下的就是個人生活和休閑時間。自那之后,金友華按照從杰夫?費蒂格那復印的計劃表,也把自己一年的工作會議重新規劃了一下,制成表格,上面包括一年必須參加的全球對接的會議、每個月公司必須召開的會議以及一些需要秘書部門協調的會議。一切計劃好之后,工作變得有序許多。
這只是惠而浦計劃性管理模式針對管理者的一個小小案例,具體到整個公司的管理,都可以通過各項財務報表和管理報表來實現。所有經營項目都被惠而浦制成模板,產品、營銷、財務、管理、品牌等數據被填入其中。這也是早前到美國惠而浦總部參觀時,最令金友華稱奇的地方。
目前這一管理模式也被引入了惠而浦(中國)。“現在,我們每天都要看財務管理的報表,這些用財務數據和管理過程寫成的標準模板,可以令管理者一目了然地看到企業的問題,提升生產效率,增強管理的計劃性,明確分工和職責。”金友華說。 此外,引入新公司的新管理理念還包括產品規劃和精益制造等,這些都是惠而浦(中國)一年來整合的重點內容。 其中,在產品規劃方面,惠而浦建立了一條從消費者調研、產品工業設計、技術設計,到產品制造和銷售的完善體系,這一完善而有效的體系被直接灌注到惠而浦(中國)。
此外,共享全球技術制造平臺的全部資源,美國總部這一無私的支持,讓最看重產品和技術的金友華感到興奮。“我們現在做一款產品,完全可以利用全球各研發中心最有效的資源,發揮各平臺優勢,同時開發,再集合到一起。舉個簡單的例子,惠而浦在印度有一家最好的做仿真模擬的計算機公司,我們的產品設計出來,就會送到那里,進行優化測試,隨后關于技術、成本等方面的改進方案呈現出來。” 談及精益制造,金友華坦承,在合肥三洋時期,無論從制造的現場管理、人員管理、資源配置,還是智能化程度上,公司與國際一流的企業存在差距,科學性也不夠。目前,惠而浦(中國)正在加強這方面的建設,引進美國總部科學管理和制造相結合的WPS管理體系,這大大促進了制造效率的提升,成本大幅降低。“我們會用一年的時間來推動精益制造,完善方法和工具,推動組織體系的建設和加強人員培訓。”
此外,經過一年的整合,惠而浦(中國)手中四大品牌的區隔定位也已經逐漸清晰,惠而浦(中國)以“百年品質 創易生活”為品牌定位,堅持中高端,設計為歐美風格,渠道定位為一二級市場;三洋、帝度品牌則主打日韓風格,定位為“健康家電專家”,在全渠道銷售;榮事達則更注重性價比,主要鋪設渠道為三四級市場。
決勝千里時:向更遠大的目標邁進
目前,整合已經基本完成,惠而浦(中國)內部的管理架構和機制也調整到理想狀態,大大夯實了企業的發展根基。裝備精良的惠而浦(中國)已經準備邁開新的步伐,向更遠大的目標邁進。
“在產品和管理等各個方面,我們都已經為扎根中國市場做好充足準備,未來我們的戰斗力將會大大提升。”金友華表示,適合中國市場變化,具有強大本土化作戰實力的原有合肥三洋團隊,將充分發揮對市場快速反應的能力,助力惠而浦(中國)在中國市場扎下根基。
“從今年年底到明年年初,我們要向全球陸續推出一流的冰洗產品。明年,我們將在品牌上做更多的發力。”金友華自豪地說,“不僅如此,利用惠而浦全球研發資源和平臺,未來三到五年的產品研發規劃,我們都已順利完成,這些產品不僅要在中國市場銷售,還要在全球市場銷售。”
對于新時期的經營目標,在與《電器》記者的交談過程中,金友華并未提及。不過,十幾天后,在惠而浦全球供應商年會上,惠而浦(中國)就提出了新的戰略規劃??打造成全球制造中心、全球研發中心、全球工業設計中心、全球檢驗中心以及面向全球的產品出口基地,甚至是人才培養中心,努力建成中國第一大洗衣機制造商、前三大冰箱制造商和中國出口第一的家電企業,使它成為惠而浦在世界發展的兩極之一。
可以看出,惠而浦正一步步兌現承諾。11月12日,惠而浦(中國)總部暨全球研發中心奠基儀式在安徽合肥舉行。對此,有業內人分析,相對于制造中心,研發中心的落地更體現了惠而浦對中國市場的重視,中國正在成為“惠而浦下一個百年戰略的核心”。
此外,對于多品類發展,金友華心里也早有藍圖。“在廚電領域我們會做兩手準備,一方面是我們自己設計,先找一些好的國內廠家做OEM,未來再由自己來做。另一方面,高端產品則是由歐洲進口,2016年中我們將推出惠而浦品牌的廚電新品。”
《電器》記者在多年的接觸中感到,金友華是有著長遠眼光的企業家。他表示,未來將繼續在產品研發制造體系、企業管理體系,世界文化的融合上下功夫。在他眼中,中國人是有智慧的,學什么都比較快,只要能夠堅持下去,就一定能實現遠大的目標。
本文由 電器雜志 發表,轉載請注明來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