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自立自強,中國家電產業當把握時代機遇
? ? ? ? ? ? ? ? ? ?本文由 電器雜志 發表,轉載請注明來源!
剛剛結束的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明確勾勒出中國未來發展的戰略藍圖,將“高質量發展”確立為經濟社會發展的核心主線,把“新質生產力”作為驅動發展的關鍵引擎,更強調了從“十四五”“創新力顯著提升”到“十五五”“科技自立自強水平大幅提高”的戰略升級。
這一升級不僅是表述的深化,更是面對全球產業鏈重構與科技競爭白熱化的戰略抉擇——公報強調“加強原始創新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本質上是要構建自主可控、安全韌性的現代化產業體系,為中國式現代化筑牢物質技術基礎。
“十五五”規劃建議提出的雙重產業布局極具前瞻性:一方面加快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低空經濟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化發展,將催生數個萬億元級市場空間;另一方面前瞻布局量子科技、腦機接口、具身智能、第六代移動通信等未來產業,明確“未來10 年再造一個中國高技術產業”的宏偉目標。
這兩大板塊形成的“雙輪驅動”格局,既為實體經濟提供了明確的轉型方向,也為家電和消費電子產業帶來了歷史性機遇——作為連接科技研發與終端市場的關鍵載體,產業迎來了從 “規模擴張”向“價值躍升”的戰略窗口期。

家電和消費電子產業在40余年發展中,已形成全球最完整的產業鏈體系、龐大的產能基礎和超大規模用戶群體,這正是對接國家戰略的核心優勢。面對新質生產力浪潮,產業需扛起雙重使命,在國家現代化產業體系中找準定位,把握機遇。
其一,以“高科技消費化”打通創新落地 最后一公里”。全會提出“構建以先進制造業為骨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而家電消費電子正是先進技術市場化的最佳實踐場。未來,產業可依托幾億家庭用戶基數,推動生命科技在健康家電上的應用、具身智能在服務機器人中的落地、新材料在輕量化、美學家電中的普及,讓實驗室里的前沿科技轉化為可感知、可消費的產品,成為新興產業市場化的“孵化器”。
其二,以“產能賦能” 支撐戰略產業規?;瘧?。全會要求 “保持制造業合理比重”,家電產業的龐大產能正是落實這一要求的重要支撐。在新能源、新材料、具身智能甚至腦機接口等領域,中國家電及消費電子產業的在制造領域上的應用規模都具有巨大的想象空間。
在時代的戰略機遇面前,家電和消費電子產業當以“科技自立自強” 為核心,推動研發體系、制造體系、協同體系的全面升級。同時,家電及消費電子企業也要乘勢升級市場營銷的敘事路徑——從“價格競爭”徹底轉變為“價值競爭”,從而在科技消費的浪潮中實現企業價值的轉型升級。
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勾勒的戰略藍圖,為家電和消費電子產業指明了“科技自強” 的轉型路徑。當萬億元級新興產業市場加速形成,當未來產業賽道逐步打開,產業的使命早已超越 “制造家電”,而是成為新質生產力的重要轉化器、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關鍵支撐點。只要牢牢把握 “科技自立自強” 的核心要求,以用戶需求為導向、以產能優勢為依托、以創新驅動為引擎,家電和消費電子產業必將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實現從“家電強國” 到 “科技創新國際領先”?的跨越,為“再造高技術產業” 貢獻核心力量。
本文由 電器雜志 發表,轉載請注明來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