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WE2025看空調行業三大躍遷
? ? ? ? ? ? ? ? ? ?本文來源: 《電器》雜志 作者: 于昊,由 電小二 整理編輯!轉載請注明來源!
2025年3月的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空調行業正經歷一場從技術底層到用戶體驗的顛覆性變革。在AWE2025“AI科技·AI生活”主題下,格力、海爾、海信、TCL、奧克斯等頭部品牌,與三星、LG、松下等外資品牌,以及跨界者追覓同臺競技,共同勾勒出一幅“主動智能、全域健康、無感舒適”的未來圖景。透過AWE的技術交鋒,空調行業的技術躍遷路徑已清晰可見。

AI全面賦能:重構智慧邏輯??
2014年智能空調從雛形起步,至今十年有余,而AI大模型的全面滲透,則完全改寫了曾經被動式智能控制技術在空調行業的交互邏輯。
AWE2025上,格力的“AI節能王子空調Pro”搭載自研AI芯片,通過動態分析環境溫濕度、用戶習慣等數據,實現全年能效提升15.8%、耗電量降低13.6%;長虹的“熊貓懶”系列接入DeepSeek大模型,突破傳統指令式交互,可理解“有點悶但別直吹”等模糊語義,自動開啟新風與柔風模式。奧克斯的“奧知音II Pro”則融合百度與DeepSeek雙AI引擎,支持離線語音控制、方言識別及80°聲源追蹤送風,5米遠場喚醒率超95%,甚至能根據用戶提問主動推薦旅行攻略、天氣播報等生活服務。

更值得關注的是AI的場景預判能力。TCL全球首發的毫米波雷達技術,可實時監測用戶睡眠階段的體動狀態,動態調整溫度曲線,將深睡時長提升25%;海爾的“AI之眼”通過視覺神經中樞實現冷熱雙風分區控制,冷風調節室溫,常溫風追蹤人體動態優化體感,并與新風系統聯動改善全屋空氣質量。

海信也全面接入DeepSeek,基于海信星海大模型在語言理解、文本創作、自然對話、萬物識別等能力發展,此次海信推出的AI空氣管家能有效理解用戶的多指令,并生成程序,形成準確的舒適空氣方案。比如與海信空調對話:孩子剛運動完回來,開空調別吹著他,空調便依據外部環境及需求做深入推導分析,自動打開空調制冷,并開啟防直吹。還可以實現人感控風、主動節能、優化室內環境等功能,融合室內外環境、地域、天氣、時間及行為等多維數據,打造主動服務的動態空氣方案。

在上一屆AWE結束之后,本刊記者曾預判,AI將是空調新科技下一個必爭之地,短短一年時間,本屆AWE就將AI技術正從單一功能控制,進化成全屋空氣生態的決策中樞。
健康技術:從空氣凈化到環境系統管理?
在AI的加持下,健康需求驅動空調從“溫控工具”向“空氣中樞”轉型。
海信空調此次推出X7Pro首創第七代雙向流換新風技術,在不擴孔的前提下,可同步實現新風引入與污濁空氣排出,達到80m3/h行業最高的立體換氣效能,TVOC實時監測室內空氣質量并自動聯動新風系統并進行優化,實現室內空氣“自主呼吸循環”。

松下“馭氧系列”以5L/min大流量彌散送氧技術,將室內氧濃度穩定在22%黃金值,配合每秒釋放4800萬億OH自由基的100倍納諾怡技術,實現病毒滅活與過敏原抑制;其升級版“醇風二代”新風空調,以60m3/h速率輸送A級新風,并內置UVC紫外線消毒模塊,實現免打孔安裝與長效除菌。
健康技術的場景適配性顯著提升。TCL“小藍翼C7”配備五重凈化濾網與TVOC監測模塊,針對新房除醛需求推出“晾房模式”,無WiFi環境下仍可遠程啟動;海信“5G榮耀家系列”搭載Think Air全健康空氣管理系統,通過仿生氣流設計將濕度波動控制在3%以內,解決母嬰群體熱風干燥痛點。

健康技術正突破單品功能局限,向全屋系統延伸。海爾推出的“聰明風套系”可聯動煙灶設備,實時優化廚房空氣質量,而“安睡新風空調”的水洗模塊支持12年免更換耗材,過濾效率衰減后仍達99%,標志著健康管理進入長效可持續階段。

舒適技術:從物理送風到空間無感革命
空調的舒適性競爭已從基礎控溫,轉向“全域無感化”體驗重構。
格力“風不吹人”系列采用冷風上送下回、熱風下送上回技術,垂直溫差控制在0.1℃,配合離心風機實現大空間均勻控溫;奧克斯“暢享風II Max”通過106mm超大貫流風扇與微孔輕風技術,在750m3/min大風量下保持18分貝靜音運行,體感溫差±0.5℃。

機械結構創新成為破局關鍵。追覓跨界推出的“X-Wind雙機械臂空調”,將掃地機器人路徑算法遷移至送風模塊,左右機械臂可獨立控制275°角度,送風面積較傳統產品提升6.6倍。

追覓還帶來了全隱藏設計的“Z-Wind柜機”通過聚風一體主機與三級勻散系統,實現≤2mm墻面貼合度,模仿自然風流動路徑消除傳統柜機突兀感。

清潔巨頭追覓的入局,展現了野心,其機械臂送風技術脫胎于掃地機導航算法,全隱藏設計則源于對家居美學的深刻洞察。更值得注意的是追覓打造全生態的戰略——通過同步推出冰箱、洗衣機等產品,構建“清潔-空氣-存儲”全鏈路解決方案,未來或與智能家居場景深度聯動。
本文來源: 《電器》雜志 作者: 于昊,由 電小二 整理編輯!轉載請注明來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