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度再創新高,中國家用電器技術大會引領技術發展風向
? ? ? ? ? ? ? ? ? ?本文來源: 《電器》雜志 作者: 于璇,由 電小二 整理編輯!轉載請注明來源!

截至7月31日,2019年中國家用電器技術大會(以下簡稱技術大會)將正式出版的論文集共收到來自國內外家電生產企業及研究院所的技術論文投稿超過380篇,再次刷新2018年新創下的318篇的歷史記錄。毫無疑問,即將年滿20周歲的技術大會將繼續成為家電行業發展的年度高光亮點。
自2000年創辦以來,技術大會本著在家用電器制造領域促進技術交流與傳播、鼓勵創新的一貫宗旨,致力于推動行業技術進步,提高家電企業乃至整個家電產業的技術水平。20年來,腳步不停,不斷成長,如今技術大會已經成為整個行業技術發展的風向標,并為家電產業上下游企業及跨界交流搭建起溝通平臺。
以技術引領行業發展
從2000年到2018年的19年間,技術大會已經成功舉辦15屆,上海、西安、杭州、寧波、廣州、南京、合肥都曾留下家電技術人共聚一堂、合力推動產業技術創新的影像。回望2000年,首屆技術大會就奠定了堅持以技術不斷引領行業發展的總基調。如今,代表行業技術最高水平的技術大會,已經成為整個家電行業技術發展的風向標。
看清大勢,才能行至更遠。CFCs替代、HCFCs替代、歐盟RoHS指令等國內外法規、政策、標準的走勢,環保技術、產品能效、廢舊家電回收及資源化利用等綠色發展的議題,人工智能、大數據、家電智能化等前沿技術的趨勢;工業設計、材料等共性問題,都是在技術大會上曾被專題研討的話題。對于20世紀初開始謀求國際化發展的中國家電行業而言,技術大會不僅是中國企業了解國外政策法規的有效途徑,更為中外家電人搭建起開展深入技術交流的平臺。同時,技術大會19年來持續對節能、環保、智能等共性發展趨勢的深入詮釋,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中國家電企業在技術變革的道路越走越遠。
謀定路線,才能走向強大。除了傳遞趨勢,每屆技術大會都是家電品類新技術薈萃的舞臺。在常設的冰箱、空調、洗衣機、熱水器和廚房電器技術分會上,每年都上演著各自領域最新技術的“大比拼”,就細分產品領域的技術熱點問題展開深度交流。值得一提的是,2011年中國家用電器產業首份技術路線圖發布后,技術大會持續為技術路線圖的修訂提供首發陣地和最佳傳播平臺。對于正處在由大變強道路上的中國家電產業而言,技術大會在加強技術創新能力建設、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方面的貢獻不言而喻。
交流共進,才能成就未來。伴隨行業成長的技術大會,已經成為家電行業當之無愧的技術盛會。以2018年技術大會為例,來自200余家企業和相關機構、院校的700余名企業代表和專家學者參加了會議,無論第一天的大會還是第二天的技術分會,會場都座無虛席。技術大會不僅吸引家電上下游產業鏈企業的積極參與,在智能化發展大勢下,近年來更演變為跨界交流的重要平臺,產業技術交流圈的外延不斷延展。
產業升級的加油站
如今,中國家用電器技術大會已經成為家用電器制造領域國際性、專業性和最具影響力的技術創新活動平臺,對行業技術進步和產業發展起到積極的引導和促進作用。每年出版發行的《中國家用電器技術大會論文集》,不僅見證了技術大會引領和促進行業發展的歷程,更記錄了中國家電產業技術進步的軌跡。
48篇是第一屆技術大會論文集收錄論文的數量,雖然遠不及如今動輒數百篇的規模,卻在新世紀的第一年就點燃了中國家電行業實現技術引領發展的星星之火。19年間,技術大會論文集忠實地記錄了中國家電行業一步一個腳印不斷前行的歷程。從最初的48篇到2018年收錄253篇,逐漸變厚的論文集正是中國家電行業逐漸實現從跟隨到引領,從“談技術”到“講趨勢”,從著眼當下到放眼未來的集中表現。
近5年,技術大會論文集收稿量均超過200篇,2018年和2019年收稿量更攀升至300篇(詳見圖1),行業創新活力涌動。值得一提的是,極高的原創性是技術大會論文集的重要特征之一。以2018年為例,有113篇論文的查重率為0,錄取的253篇論文的查重率均低于10%。
伴隨著產業轉型升級,技術大會論文集開始匯聚更多的模式創新成果,成為中國家電行業的技術創新體系建設的示范和標桿。技術大會論文集已經成為中國家電產業升級的加油站,不斷為行業發展提供新的動能。
10月21~24日,圍繞“智能、綠色、品質、材料”的主題,2019年中國家用電器技術大會將在廣東佛山舉辦。380篇的收稿量已經讓人對今年的技術大會充滿期待,家電技術創新的燎原之火必將越燃越旺。
本文來源: 《電器》雜志 作者: 于璇,由 電小二 整理編輯!轉載請注明來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