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福興:15年嘔心瀝血為企業塑骨鑄魂
? ? ? ? ? ? ? ? ? ?本文由 電器雜志 發表,轉載請注明來源!

“容聲容聲,質量的保證。”這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末,是一句大家非常熟悉的廣告語。今天的容聲,是海信家電集團旗下最大的冰箱品牌。當然,如果沒有1983年陳福興等第一代容聲人在順德克服萬難試制冰箱的創舉,就不會有后來大家熟知的容聲冰箱。35年,個人的命運、企業的命運飄搖不定,容聲這個品牌卻得以傳承。
“人生就是要解決困難,懂得解決困難,就能從困難走向勝利。”就像陳福興自己說的那樣,他就是一個不怕困難、崇尚探索、積極進取的人。以他為代表的第一代容聲人,是容聲品牌35年傳奇的創造者,也是容聲人勇往直前、不屈不撓拼搏精神的化身。
九萬八千五百元的“開天辟地”
1961年中專畢業,當過順德容奇鎮衛生員學徒、醬油廠工人、容奇鎮手工業聯社統計員、少年文化宮負責人——翻看陳福興年輕時的履歷,你很難將他和那個改寫企業命運的技術人才聯系在一起。整整17年,年輕的陳福興幾乎是默默無聞,熟悉他的人只是知道,他愛看書、愛動腦。
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1978年,改革開放,容奇鎮(今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容桂街道)鎮辦工業紅火上馬,陳福興等到了機會——到絲織廠搞遠紅外干燥、到縫紉機零件廠搞無氰電鍍(無氰電鍍由該廠技術員何敦完成。經驗證明,遠紅外干燥節能效果不明顯,不建議工廠使用)、到塑料廠搞測電筆批咀熱處理、到橫石沙腰果漆廠改造制漆設備。除遠紅外干燥無氰電鍍外,其余項目均取得成功。學機械的陳福興得以施展拳腳,擔任容奇鎮工業研究所副所長。
改革開放推動工業發展,陳福興接到的任務也越來越復雜,真正踏入家用電器領域,是從電飯煲的研發生產開始的。“那時候,我連用都沒用過電飯煲,接到任務后跑到市場上買了一臺,帶回研究所研究。”陳福興描述的電飯煲研發過程,聽上去簡單粗暴。他說:“拆解研究后,把攻關難點鎖定在安全性和煲外表涂層兩個方面,其他產品結構、功能實現還是比較容易的。”付出一個月時間、兩萬元試制費,加上大病一場的代價,最終,陳福興的電飯煲研發項目取得成功,并開始批量生產。
1982年,容奇鎮考慮上馬冰箱項目。“南下北上,四處考察、學習,回來后召開黨委會議,討論來討論去,卻被七八千萬元的投資嚇住了。那個時代,到哪兒去搞那么多錢?我向胡兆群副鎮長說,給我撥一筆預算,我帶人自己搞研發。”如今已是老人的陳福興,說起那段往事仍意氣風發,而他當年申請的撥款數額是九萬八千五百元。錢很快到位,陳福興開始拼命工作。他買來大量制冷技術書籍反復研讀,理清思路,將手下的人分成五組,按照籌建組選定的雙門雙溫冰箱開發突破口和設計方案各自展開攻關。
眼看著一臺像模像樣的冰箱被一點一點組裝起來,試制組的人心情無比激動。經過一天的總裝,到下午五點多時,陳福興檢查了冰箱樣機的所有細節,決定開機試驗。“那天,由于連續工作,大家都很累了,整個冰箱裝完,我叫人買了幾瓶玻璃瓶的汽水,連同溫度計一起放進冰箱,然后接通電源,囑咐大家回去休息,誰也不許動這臺冰箱,第二天再看結果。”陳福興回憶起成功時刻的點滴細節,“第二天一上班,大家都圍著冰箱,門開了,汽水瓶已經凍裂,汽水混著碎玻璃結成了冰,再一看溫度計,零下18℃,三星級,我們的第一臺冰箱就這樣誕生了!”從1983年5月考察學習開始,到1983年12月冰箱擺在大家面前,陳福興只用了短短幾個月就實現了從無到有的突破。
“其實,在中國家電產業的起步階段,多數產品都是仿制品,一窮二白的時候,只能靠模仿別人。在全世界,也是這樣,德國仿英國,日本仿德國,而中國家電則多數模仿日本。”陳福興坦言,“有人問我,陳福興,你沒上過大學,怎么搞研發,當上技術副總的?我想,我是會讀書、會用書,很多基礎科學是相通的。而勤奮是另外一項重要品質,讓我比別人付出更多努力,也獲得更多成果。”
定下質量取勝的企業發展基調
陳福興手工敲打出容聲第一臺雙門雙溫冰箱BCD-103是1983年。1984年,容聲正式建廠,取名廣東省順德珠江冰箱廠,開始批量生產容聲牌冰箱。這在當時只有5萬人口的容奇鎮,是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雖然進軍冰箱制造領域是靠模仿,但第一代容聲人隱隱約約意識到,想要謀求穩步發展,企業要有自己的靈魂,而企業的靈魂是別人模仿不來的,它是方向和信念,是產品和品牌的有力支撐。什么是容聲的靈魂?陳福興感覺自己身上的擔子更重了。
一次突發事件讓陳福興摸到了一絲頭緒。“有一天,冰箱生產車間里,技術部長和車間主任吵了起來。原因是生產線發泡環節出了故障,技術部長考慮到冰箱質量叫停生產,而車間主任為了趕生產進度按時交付訂單不同意停下來,雙方各執一詞,爭吵不休。”陳福興終止了這場爭吵,并表態“質量不行堅決不能生產。”緊接著廠里領導班子召開會議討論此事,這一次大家意見出奇的一致,廠長潘寧定了“調子”——凡是質量和產量出現矛盾,以保證質量為主。以質量取勝的辦廠戰略思想就此一錘定音。
從那天起,質量就是容聲冰箱的魂。“好產品是人生產出來的,人員素質教育是關鍵。”陳福興開始系統地鑄造容聲冰箱的質量之魂,“我想起在容奇體校訓練學生的那一套辦法,基本功扎實才能脫穎而出,意志堅強才能打勝仗,沒有第二,只有第一,要做就做最好。”為了提升人員素質,容聲內部開始大搞各種技能培訓,針對員工工作崗位制定了詳細的規范,形成工作標準,對原材料、元器件制定了質量標準,兩套標準合在一起就是容聲的質量管理標準。有了完善的質量保證體系,容聲幾千人,一天生產冰箱數千臺,卻能在品質上做到整齊劃一。產量在增長、規模在擴大,質量卻沒有出現任何波動,優等品率超過93%。
連續11年國內冰箱產銷量第一
1988年,容聲高調牽手當時的香港知名藝人汪明荃,開中國家電采用明星代言之先河,喊出了“容聲容聲,質量的保證”這句廣告語,容聲品牌品質形象也由此傳遍大江南北。
“這下更不得了了,一個鄉鎮企業,要和全國的知名大廠比質量。”陳福興說,“1987年、1988年,國家加大年檢抽查力度,有些產品被查到不合格,這讓容聲質量控制的弦繃得更緊了。同行競爭對手出事,我們不敢幸災樂禍,而是從別人的失誤中吸取經驗教訓,提高自己。”
品質過硬,容聲冰箱不愁賣。1991年,容聲冰箱產銷量躍居全國第一位,直到1999年,連續9年銷量位居全國第一。1992年,容聲完成股份制改造,更名為廣東科龍電器股份有限公司。
“質量過硬,技術也要過硬,要有力量明確自己的技術路線。”當年,容聲領導班子再一次達成了一致。陳福興回憶說:“當年,國家提出取消制冷劑氟利昂,行業內對采用R134a還是R600a作替代物意見不一,容聲不跟風,用壽命試驗來判定,將分別灌裝了R134a和R600a的冰箱樣機連續運行3年,把樣機毛細管剖開后,發現R134a管壁有沉淀物,就此否定了R134a方案。容聲是中國冰箱行業最早使用R600a的廠家。”1993中國第一臺全無氟環保節能冰箱在容聲問世。1996容聲冰箱無氟技術通過國家科委鑒定,CFCs替代項目獲聯合國《蒙特利爾議定書》多邊基金第17次執委會贈款448萬美元,褒獎容聲冰箱對全球環保的貢獻。同年,容聲全無氟節能冰箱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20世紀初,經歷了財務虧損、股權變更等一系列危機,容聲、科龍,曾經輝煌的民族品牌一度陷入困境。2005年,山東家電巨頭海信集團正式入主科龍,開啟新的篇章。35年來,以第一臺冰箱為起點,從最初的珠江冰箱廠到科龍集團再到海信家電集團,雖其中經歷過危機波折,但容聲經受住了時代的考驗,不斷發展壯大,位居行業領軍位置。在今年家電行業增長整體放緩的大背景下,容聲冰箱雖然在銷售規模上沒有大幅增長,但平均單價增幅接近20%,表現出良性的發展態勢。數據顯示,海信科龍的資產狀況得到大幅改善,營業收入規模穩步擴大,盈利水平大幅提升,資產總額從2008年的38億元大幅增長至2017年的215億元,營業收入從2008年的86億元大幅增長至2017年的335億元。
1999年,陳福興退休,從事冰箱制造15年,他是容聲和中國家電業的寶貴財富。20年后的今天,不斷發展壯大的容聲讓這位見證了改革開放40年、中國家電業發展40年的老人感慨萬分。他說:“我們這一代人,看著中國家電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現在全世界都在用我們中國制造的家用電器。中國家電業今天的繁榮昌盛是我們那一代人曾經的夢想,希望通過一輩接一輩家電人的不懈努力,成就中國家電業的百年輝煌。”
本文由 電器雜志 發表,轉載請注明來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