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涉及家電節能的TBT通報分析
? ? ? ? ? ? ? ? ? ?本文由 電器雜志 發表,轉載請注明來源!
李珊珊 朱焰
近年來,隨著美國“能源節約計劃”的提出,以及《能源政策與節約法案》等涉及能源節約的其他聯邦法案的陸續出臺和不斷完善,針對冰箱、空調、洗衣機等家電的節能法規和TBT措施也密集發布,這在不斷提高消費類家電能效要求的同時,也對中國出口美國家電產生了新的影響和障礙。
TBT通報主要涉及產品
中國WTO/TBT-SPS通報咨詢網(http://www.tbt-sps.gov.cn)查詢統計的數據顯示,2011年1月1日~2014年7月20日,美國能源部(DOE)等部門發布的家電節能領域TBT通報超過160件,約占同期美國總體TBT通報總量的20%,所占比例之大,通報次數之密集,在以往未有過,引起中國家電出口企業高度關注。
究其原因,均是受近年來美國能源政策及“能源節約計劃”的影響。這些能源新政策與相關節能法規的配合,既引領美國經濟的發展趨向,也深刻改變和影響著全球經濟分工體系及貿易格局,特別是促使制造業向具有高附加值的價值鏈兩端延伸,處于中間環節、附加值較低的傳統制造業,將面臨來自能源節約相關政策和法規的巨大壓力。
美國早已進入高消費時代,是全球家電普及最早的國家。隨著“美國能源節約計劃”的推廣,美國社會及家庭的能源(電能)使用情況也在發生變化。
據美國能源信息署統計,1995年,美國每戶家庭每月平均用電量約為880度。其中,家電用電量排前五位的分別是冰箱、空調、取暖設備、熱水設備、照明設備。到2010年,每戶家庭每月用電量約為1000度,雖然略有提高,但實際用電的分配比例卻產生明顯變化,前五名分別為取暖設備、空調、熱水設備、照明設備、冰箱。空調、冰箱等主要家電的用電量占比明顯下降,冰箱用電量占比(8%)甚至低于照明(11%),由此可見,美國節能措施收效顯著(詳見圖1)。
從涉及主要家電的TBT措施產品品類來看,美國對于空調、洗衣/干衣機、冰箱三類產品關注和重視程度相對較高,占全部家電TBT措施的比重超過60%,這些家電往往是美國需要大量進口的產品(詳見表1)。
另一個值得注意的傾向是,在涉及能效要求的TBT措施中,家電的規格越分越細,往往從最先的一個或幾個規格,細分為多種系列、多種規格,對應的測試及評價方法也越來越細化。
TBT通報類別
結合《TBT協定》的相關條款,美國近3年來通報的有關家電節能TBT措施大致分為三類:原始通報以及對已有通報的修訂類(58件)、對已有TBT通報的補遺/勘誤類(83件)、涉及TBT發布后生效實施、執行說明類(19件)。
美國發布的涉及家電節能TBT通報,主要為節能標準和測試程序兩大類,還有少部分通報涉及標簽要求、覆蓋產品范圍、文件的有效性及認證和執行等。其中,涉及家電相關測試程序的通報數量最多,共89件,表明針對家電能效考評的測試、規定以及相關試驗方法,美國正加大力度進行細化和完善中。
美國早已退出一般性制造業,但仍然掌握許多制造業領域的關鍵性技術,尤其是高端前沿性的節能減排技術。在全球經濟一體化格局下,各經濟體彼此依存與競爭較以往更密切,美國仍占據制造業的高端位置,控制、影響一般制造業的發展趨向,并一直把握利益鏈的最高端。
美國對一般制造業生產的普通消費品??如冰箱、洗衣機、空調等提出相對較高的能源效率要求,是為了以他們所掌握的高端節能技術,直接、間接地影響、控制普通制造業的發展命脈,既可維護美國“國家權益”,又能得到切實的經濟利益。因此,在一般制造業領域,越是研發、創新能力差的國家,受到的美國技術性貿易措施的影響和牽制就會越明顯。
另外,中國家電企業也應注意到,美國作為發達工業化國家,在國際市場具有豐富經驗,各項國際貿易規則和條例運用相對嫻熟,在“合規性”把握和操作上有許多技巧。因此,需要中國家電企業予以認真地對待和分析。
TBT通報影響分析與評估
根據分析美國涉及家電能源節約TBT通報可知,中國家電企業在結合世貿組織WTO/TBT協議的相關文件規定進行“合規性”評價的同時,還需進行附加評估和判定。首先,中國家電企業應從通報信息披露的完整性、及時性、披露程序的合法性、披露內容的真實性、相關技術內容的依據符合性進行評估和判定。隨著傳統制造業不斷向下游國家和地區轉移,美國在家電消費領域更多地扮演著“規則制定者”的角色,并以其掌握的相關節能技術作為“經濟合作”的要挾和手段,這也是美國進行這類TBT通報的根本目的。
美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經濟體,依據其掌握的節能技術和國際貿易經驗,美國家電能效標準及標簽、標識已建立一套相對完整的規則和體系。對此,中國家電企業也應該給予系統性的分析研究,預判將來可能發展的取向,并對可能產生的影響做出評估。美國市場上的家電能效要求大致分為兩個層次:最低能效要求和能源之星。前者屬于“強制性要求”,是準入門檻;后者屬于“政府表彰推薦”,在市場上的實際影響較大。
結合家電相關能效TBT通報可以看出,在美國涉及產品能效的TBT措施主要有四個特點。首先,主要家電最低能效要求頻繁提升。如2011年美國能源部公布的空調最低能效標準較2000年實施的舊版標準普遍提高10%;上開式、緊湊型洗衣機在2012年新標準中規定的能耗較2007年舊標準中減少33%;2011年公布的冰箱新節能標準與2001年開始執行的舊節能標準限值相比,普遍提高10%~20%。
其次,美國對主要家電類型的劃分也越來越細致,不同產品類型對應不同能效限值要求。以冰箱為例,2001年執行的舊版能效標準中產品類別為18個,2014年升級的新版能效標準細化擴充為42個類別。
另外,家電節能要求覆蓋產品范圍不斷擴大,由最初的冰箱、空調、洗衣機等家電,逐步擴大到洗碗機、干衣機、熱水器、電爐灶、電烤箱、除濕機、吊扇、空氣凈化器等產品。
最后,美國通過節能產品認證提高市場準入門檻。“能源之星”由最初采取企業自我聲明的方式,演變為目前由政府親自調整的“能源之星”產品認證程序,規定所有“明示產品”必須提交由指定實驗室出具的測試結果,以確保產品的符合性。而且,“能源之星”產品認證已逐漸成為一種規定性行為,評估和檢測費用也逐漸增高。未獲得“能源之星”認證的產品在美國缺乏市場公信力,無法獲取市場占比,間接提高了市場準入的門檻,對國外產品進入美國市場形成了技術壁壘。
作為高端消費市場的美國,對家電能效要求的各項措施越來越嚴格,相關政策法規發布也越來越密集,各項措施對應的產品能效測試及評價方法、認證制度也會隨之加強并細化,將加大美國市場準入的成本。與此同時,配套的懲罰、索賠措施也將會越來越嚴格,加大了美國市場準入的風險。
整體上來說,由于美國是中國家電的重要出口市場,能效標準的動態提升對中國家電企業會產生持續性影響,導致在成本不斷增加的基礎上,風險也不斷加大。所以,中國家電出口企業應對美國TBT中提出的評價方法等相關內容加強細致研究,具體的應對方式也應隨之細化完善,以期以最小成本獲得最大的應對收益。

本文由 電器雜志 發表,轉載請注明來源!

